2023
01/21
23:43
来源
无锡观察
分享
大年夜
和家人围桌而食
举杯停箸尽是人间烟火
鱼,寓意年年有余
黄豆芽,万事如意
酱排骨,红红火火
……
那一大桌子的年夜饭,
绝对值得我们回味一整年~
鲜明的色泽
诱人的香气
多样的菜式
你流口水了吗?
人们为什么
总是对年夜饭念念不忘
我想是因为
年夜饭
始终都有着
家的味道
乡贤杨军:奋斗四十载 最忆是宜兴
从宜兴丁山中路拐进一条小巷,宜兴乡贤,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前沿科技创新研究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杨军的家就在这里。不大的农家小院里,刚贴上的对联、客厅里挂着的福字、墙上挂满的全家福……满是浓浓的年味。几日前,杨军从北京回到宜兴老家,妹妹也从杭州回宜,兄妹三人就在这农家小院里团聚了。
“1980年就离开家乡读大学,奋斗四十载,领略了国内外数百个地方的风土人情,但最忆依然是宜兴。”杨军笑着告诉记者。每年春节,杨军兄妹三个都会回到老房子里过年。因为这里不仅有熟悉的味道,更有最牵挂的人。天还未暗,杨军的妹妹和弟媳就早早地将食材准备好,今天的团圆饭由家里最能干的弟弟掌勺,老家在温州的妹夫还特意添置了几道温州菜。
“我呀,不会动手,就是家里最会吃的一个。”杨军的这一句话把大家都逗乐了。对于家乡宜兴,杨军有着特殊的感情,而对于家乡菜,杨军更是情有独钟。“乌米饭、雁来蕈这两样是最具宜兴特色,还有团子,每次过年回来,大家围在一起包团子,这才是宜兴人的年。”
说起宜兴的变化,杨军用了“日新月异”四个字来概括,他认为宜兴的城市规划不仅做的相当出色,而且体现了民生为本的理念。近年来,城市发展加速向东迈进,每年回家,杨军都会到东氿边的文化中心转转。小镇丁蜀的古南街、老家汤渡村的画溪桥都是他最为留恋的地方。
“回到家乡立马就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。”杨军说。镇里来走访慰问、学生朋友都来叙旧,这几日,杨军还抽空去汤渡村里转了几次。“有号召、有计划、有行动。”说起宜兴的乡贤工作,杨军更是点赞称好。
“领跑县级市,宜兴在不断亮出新实力。”杨军认为。去年11月,丁蜀机场正式通航的消息让杨军兴奋不已。早在机场开建的时候,杨军就去现场看过,还和镇里进行了相关探讨。这两年,杨军一直密切关注着机场的建设、通航产业园的发展。除了高校教授,杨军还有着另一重身份,国家大型飞机重大科技专项论证组秘书组组长。
对于未来通航产业园的打造,杨军表示愿意为宜兴牵线搭桥,将更多的优质资源引到宜兴。“教育、科技、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、战略性支撑。”杨军说。未来,他期待宜兴早日能建成一所自己的大学,让更多的人才留在宜兴、爱上宜兴,充分激发宜兴高质量发展动力。
清蒸鱼、各式卤味……一盘盘菜从厨房端上餐桌,一家人围在桌前,倒上红酒,举起手中的酒杯共祝“新年快乐”。“新的一年,祝福宜兴发展蒸蒸日上,祝福宜兴百姓幸福安康,平安顺遂。”杨军说。
海归学子:“中西合璧”年夜饭,完美!
“我和爸爸忙着贴春联,挂福字;爷爷奶奶负责收拾屋子;老妈在厨房里忙着年夜饭的配菜。两年了,这样熟悉的场景总算又回到了我的现实生活。”除夕这一天,于奕辰感受着家里满满的年味和烟火气,很是感慨。
兔年春节到来前,今年23岁的于奕辰终于踏上心心念念的回家路。他就读于美国纽约大学,已经有两年没在国内过年了。前两年除夕夜,远在大洋彼岸的他都是通过视频、电话和亲友拜年,每次看到视频里父母的脸庞,以及摆满桌的年夜饭,那份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春节团圆、思乡之情全部涌上心间。
这次春节,从未休过年假的父亲、在扬州老家的爷爷奶奶都提前赶回无锡,全家过一个团圆的春节。于奕辰说,往年他们家的年夜饭“煎炸煮炖,一桌子硬菜”,今年为了减轻“掌勺”的负担但又不失仪式感,全家人一致决定年夜饭吃火锅,省时又省力。
当然经典菜还是必须保留的,他的父母是扬州人,大煮干丝是全家人的心头好,母鸡汤、百叶、火腿丝、虾仁,笋丝、大火烧开文火煨煮入味,青、红椒丝和蒜白配色,干丝入口软糯鲜美,用无锡话说“眉毛都鲜掉了”。还有这道妈妈的拿手菜——鱼香肉丝,酸辣开胃,也是他的心头好,闻着香味口水都止不住了。
开饭前,喝点啥饮料呢?
于奕辰拿出了在海外留学时练出来的技艺——手冲咖啡,“咖啡配火锅,中西合璧,完美!”
你看
即便是在家乡
在亲人身边工作的他们
也会在年夜饭透露出对家的眷恋
当然在这平安祥和的大年夜
让我们一起致敬
“除夕守夜人”
正是因为他们
坚守岗位
不能陪伴家人吃一顿
温馨的年夜饭
用逆行的忠诚坚守
诠释着一张张最美的“敬业福”
眼中景,盘中餐,身边人
佳节已至
春光融融
愿大家新年
平安喜乐、心想事成
记者:蒋梦蝶、杨明洁
部分图片:朋友圈
统筹/编辑:陆飞宇
Copyright(C) 1998-2023 wxrb.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: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(苏)字第00306号
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